“進水水質異常波動!指示性指標超標!” 一聲急促的警報突然在池州排水、水環境公司清溪污水處理廠響起,打破了廠區的平靜。一場水質突變風險應急演練隨即拉開帷幕——這不是虛構的險情,而是公司以 “實戰標準” 筑牢水質安全防線的常規操作。
各部門聞令而動,動作快得如同條件反射:現場工程師迅速穿戴好全套防護裝備,沿工藝流程逆流而上,精準鎖定可疑工段并采集 “過程水樣”;實驗室內,化驗人員即刻啟動應急檢測程序,總磷(TP)、總氮(TN)、氨氮等關鍵指標的測定同步展開;中控室里,操作員緊盯著屏幕上跳動的數據,根據實時傳回的監測結果模擬調整曝氣強度、污泥回流比等工藝參數。從警報響起到初步形成應對方案,整個過程環環相扣、高效有序,仿佛一場精心編排的 “水質保衛戰”。
“這樣的應急響應速度,靠的不是臨場發揮,而是日復一日的‘練兵’與日常監測打下的底子?!?現場演練總指揮的話,揭開了公司水質管理的核心邏輯——突發應對能力,源于日常每一刻的精細打磨。而這場打磨的主力軍,正是公司里一群默默堅守的水質 “診斷師”。
日常監測:為生化系統 “把脈問診”
晨光初露時,水質檢測工程師已麻利做好安全防護穿戴,準時出現在巨大的生物池旁,他們一天的核心任務,便是把準這座生化系統“呼吸”的節律——測定溶解氧(DO)。每個生物池超過14個點位的實時監測,構成了工藝調整的“數據基石”。池中的微生物依靠溶解氧進行生命活動,濃度毫厘之間的偏差,都直接影響其活性與凈化效果。因此,這些現場數據如同指揮曝氣設備運行的“哨音”,是保障出水達標的第一道防線。
實驗室分析:摸清 “污泥主力軍” 的家底
從現場帶回的混合液樣本,在實驗室中迎來對其“主力軍”——活性污泥的深度體檢。關鍵指標在于污泥濃度(MLSS)與混合液揮發性懸浮固體含量(MLVSS)。通過105℃烘干稱重法測定的MLSS,其數值直觀體現了污泥的總量。經過600℃高溫灼燒減量法測定MLVSS,其數值反映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數量和活性。只有精準摸清“泥”的家底,才能確保整個生化系統擁有穩定高效的“戰斗力”,維系污水處理的核心效能。
從 “日?!?到 “應急”:全方位筑牢水質安全線
無論是日常的溶解氧監測、污泥分析,還是常態化的水質突變應急演練,背后都貫穿著池州排水、水環境公司對水質管理的高度重視。公司將 “預防為主、防治結合” 的理念融入每一個環節:組織應急演練,模擬進水超標、設備故障等不同場景,讓 “快速響應” 成為員工的 “肌肉記憶”;開展水質檢測技能比武,倒逼工程師提升專業能力;建立 “日常監測—實驗室核驗—應急響應” 三位一體的管理體系,確保從源頭到末端的全流程可控。
這種重視,既是國企擔當的體現,更是對 “綠水青山” 承諾的踐行。作為守護池州城市水環境的骨干力量,池州排水、水環境公司始終秉持 “一點一滴,做到最好” 的工作理念,將 “深水標準” 貫穿于水質管理的每一個細節——數據必須真實、判斷必須準確、響應必須及時,在平凡的崗位上履行著不平凡的職責。
結語:于無聲處,護航秀水長青
水質安全無小事,每一滴清流的背后,都是 “診斷師” 們的日夜堅守,是公司全方位管理的堅實支撐。展望未來,池州排水、水環境公司將繼續扎根水質管理一線,以更專業的技術、更嚴謹的態度、更高效的響應,唱響 “深水品牌”,為池州的碧水長流注入源源不斷的 “守護力量”,讓秀水長青的愿景,在每一份精準的數據、每一次高效的應對中成為現實。